攀登者,永无止境:储能领跑者联盟对话中天储能总经理缪永华
2021-06-26

中天科技自2012年迈入新能源产业以来,实力不断提升,凭借优异的产品与服务荣获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等一系列荣誉。日前,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对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缪永华进行专题采访。

“解决储能安全性问题,不能仅仅针对某一个单一的环节,必须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量。”

登山精神

“我是一名‘攀登者’,持续在人生的道路上挑战高峰。”这是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缪永华对自己的评价。他继续解释道:登山精神就是要有勇于攀登、不怕吃苦、团结合作、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的精神。登山精神让我更好的结合实际做好每一件事情,实现目标。一个企业就好比一座山,循径而上,方能创造经营业绩的辉煌,即使路途艰辛,一路上重峦叠嶂,需要付出代价,也要勇于攀登,努力攀登,这是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应有的态度与信仰。

中天科技深受家乡先贤、民营企业家的楷模张謇先生兴办实业、救国图存的思想影响,近三十年来,始终践行“登山精神”,坚持深耕先进制造业,发展质态稳健提升。而作为沐浴着中天文化成长的中天人,缪永华时刻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以质立足、以严治厂”的理念,带领中天储能团队,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

中天储能战略布局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储能)是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是以锂电池及其材料、电池管理系统、电力储能系统、汽车动力模块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高科技企业,锂电池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储能、通信储能和新能源电力储能等领域。

中天储能倚靠中天科技集团产业优势,在资源方面借助已有的电力产业、海洋产业、光伏产业优势,在风电、光伏项目中配置储能,组建风光储一体平台,力促储能在新能源的应用。因此中天储能面对同行单一资源竞争时,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还能弥补短缺资源,优化资源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供应链方面,一方面通过新能源产业链布局,配置正负极材料、结构件、铜箔等关键材料企业,另一方面与集团兄弟单位一同开展储能电站的建设,业务涉及电力设计、电力施工、各类电气开关柜、变压器和能量管理系统等,在多产业融合模式下,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和总费用,发挥出较高的价格优势。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元之年,为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天科技集团将正式步入以电为中心的能源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发展阶段,以“顺应‘清洁低碳’新经济秩序,争当‘双碳’超长赛道主力军,成为对区域经济承担责任的绿色制造科技集团”为十四五战略定位,实现以新能源为突破、海洋经济为龙头、智能电网为支撑、5G通信为基础、新材料为生长点的产业布局。而中天储能作为新能源部署的重要环节之一,将持续扩大储能产业规模,以高电压、长寿命、高安全的储能系统技术,实力破解电力消纳难题,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据了解,2021年开年以来,中天储能参与设计、投标项目,累计落地逾250MWh。

预防储能电站安全

对于储能相关企业来说,安全性问题俨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而解决储能安全性问题,不能仅仅针对某一个单一的环节,必须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量。对此,缪永华从两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对已建储能电站,应将运行维护工作标准化健全化,严格按照储能系统核心关键管控指标加大巡查,摸排力度,核对核实相关设计保护能力;同时严格按照电站运行要求做好相关巡查,检修及试验,消除运行隐患。

另一方面,对于在建或规划项目,建议设计单位及供应商根据各自领域国家规范标准严格执行本体部门质量安全;同时,以自身深耕储能领域的丰富经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储能电站安全运行控制方案,助力“双碳”发展。

结合公司产品,缪永华补充道:中天储能对产品奉行“精细制造”。安全是锂电池产品最重要最核心的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我们从机理到实验都做了超越业界同行的探索。从电芯、BMS、电池组以及系统层面,对可能引起电池起火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认了如何提升电芯内短路安全性,BMS的抗击高压安全性以及造成保护失效的几种模式的研究;绝缘和连接电势对电池组及电池系统安全性的影响等。

新能源配储的发展逻辑

自“十四五”以来,新能源配储一直是行业热点。如果想在新能源发电侧大规模配置储能,面临的困境是什么?缪永华分析到:

1.缺少标准的引领

储能系统的运行涉及到大量高电压、大电流场景,对系统安全性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导致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而目前国内储能行业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与管理体系,各类设施良莠不齐,发展隐患较为突出。需要加快健全技术标准与管理体系,中天储能也愿意为标准的建立贡献一份力量。

2.盈利模式不清晰

“十四五”期间储能市场将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对比海外储能市场发展,明确的市场主体地位与丰富的收益来源是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而长期以来国内储能项目的定位与收益模式并不清晰,现实的投资经济效益无法满足业主需求,故需要明确储能市场地位,健全储能价格机制。

政策对行业起到了宏观引导作用,对于新能源配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缪永华推荐可以从政策中寻找答案:政府部门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一方面为国内储能行业的发展设定了一个明确的政策导向,储能商业模式的建立将是“十四五”期间的重点政策目标;另一方面该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不同应用场景储能标准修订,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各类储能安全事故或将倒逼储能监管体系的建立,未来电网、消防等各类部门将对储能系统的建设、运行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

从事储能有感

2012年,中天储能因为一个机遇进入到储能行业。时至今日,中天储能一直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聊到从事储能产业以来的感受,缪永华颇有感慨的说到:从事储能产业以来,感受到国家对于储能行业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对于大型电化学储能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行业整体是顺应可再生能源发展大方向,是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行业。但是,产品和工程是落后于行业发展需要,储能电站的技术高度和安全高度远超一般企业的认知,盲目鼓吹循环寿命和极限低价,对技术提升、安全消防和实际性能发挥程度避而不谈,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储能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无益,需要从政策层面给以正确的引导。

在国内储能的各种应用场景,缪永华表示自己看好两个:一个是调节新能源发电稳定性所需的刚需储能应用,第二个则是特殊情况下可以实现盈利用户侧的储能应用。前者暂时是政策行为,后者是真正的市场行为,都会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在“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和各省发布的新能源配储能政策的加持下,今年的储能市场会有比较旺盛的需求。真正能够迎来普遍盈利的时期,大约在未来3年左右,随着储能锂电池系统寿命不断提高和按照初始和运营成本核算的度电成本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储能就会开始普遍盈利。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