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上之“风”吹向何方?
2020-10-30

我国海上风电起步晚、发展快,而且还面临着成本更低的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其他新能源的激烈竞争。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19年下发《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年将是海上风电享受国家补贴的最后一年。届时,将会对海上风电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后补贴时代的海上风电发展方向如何?

近日,记者在2020年海博会上采访了中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中天科技研究院院长兼海缆研究所所长谢书鸿,他表示,“在新能源时代,海上风电市场是一个新的‘高地’,虽然国补退出给海上风电产业链企业带来一定影响,但该产业潜力仍然巨大,有望带动我国能源转型和风能革命的发展。并且随着技术升级和规模降成本阶段后,海上风电也将向更大、更深、更远三方向发展。”

海上风电市场潜力巨大

2010年7月6日,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并网发电,这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场,打响了中国海上风电建设第一枪。

随后,在国家风电产业政策驱动下、风电产业链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海上风电制造、建设、运维技术水平均不断提高,呈现发电成本逐年下降、装机规模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近海海上风电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全球风能理事会今年发布的《全球海上风电报告》称,2019 年是海上风电行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好的一年,全球海上风电全年新增装机量 6.1 吉瓦,全球累计安装量达到 29.1 吉瓦。中国在亚太地区海上风电的增长中贡献了主要力量,2019 年以 3.3 吉瓦的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全球第三,2020 年上半年包揽了亚洲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 70% 以上。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将新增 205 吉瓦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中国将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并带动整个亚太地区成为推动全球海上风电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海上风电领域可通过大规模投资、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刺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等来促进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全球风能理事会首席执行官Ben Backwell表示,未来10年内,若将海上风电纳入经济复苏的发展战略,该领域将创造约90万个工作岗位。

推进核心部件国产化

“国产化是降低海上风电建设成本的一项有效措施。”谢书鸿说,“我国风电已经跨入了一个重要阶段。2007年风电装备大部分都依赖于进口,到现在已基本实现国产化。”

早在1999年,中天科技瞄准世界海缆科技前沿,成功研制出第一根用于长江的水线光缆,随后陆续开发了浅海光缆、深海光缆、交流海底电缆、有中继超长海底光电复合缆、直流海底电缆等。

2002年,实行规模化生产的中天科技浅海光缆通过国家鉴定。国内重点用户如电信运营商、粤海铁路跨海工程等在应用该海底光缆后一致给予好评,市场认可度大大提升,逐渐替代了进口产品。此后,中天海底光缆从浅海进军深海,完成了从无中继到有中继的全部缆型的自主研制、生产,产品可应用到水下8000米深,一举打破了西方跨国巨头对国际深海光缆市场的垄断。

随后,中天科技又提出“海缆向系统发展、海工向总包发展”的发展战略。借助自身海缆研发和制造优势,2017年,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海上风电专用施工船舶及设备。

“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无论是在可开发的资源量上,还是技术、政策层面,我国海上风电目前已基本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谢书鸿说,从开发端来看,海上风电的基础、风机、海缆、起重机、输电系统等行业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一大批企业已经有能力生产适应我国沿海复杂海洋环境的5兆瓦以上大容量机组,可以避免完全依靠国外进口。

积极应对平价上网

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国际一流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海上风电仍处于规模化发展初期阶段,既要着手技术质量提升和产业链的建设,又要快速实现“平价上网”,任务急、挑战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9年下发《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下调2019、2020年陆上风电价格,并同步下调海上风电价格。对于2019年及之后新增陆上和海上风电项目而言,竞价是既定政策。同时,文件首次明确,2021年1月1日是风电平价的起点,新核准项目均无国家补贴。标杆电价也成为过去,取而代之成为指导电价。

“从整个产业市场化的良性发展来看,国补退出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谢书鸿说,国补的存在,拉动了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起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风电设备产业链已经形成,并日趋完善。

谢书鸿坦言,“国补的退出,会为整个海上风电产业带来一段困难期。”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尚无长期运营经验和成本数据积累,海上运维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情况看,海上运维工作量和成本远超陆上风电。”谢书鸿说,“在度电成本方面,海上风电产业的海缆、风机以及工程建设的投资成本均较高,尤其是过去两年海上风电正处于‘抢装’期,部分企业进行了多次扩产,随着国补的退出,开放商势必会承受一些压力。”

“我国的海上风电产业不会因为国补退坡就戛然而止,”谢书鸿将这个过程称为“阵痛期”,此前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很多企业也做了一些降低成本的措施,包括核心部件的研发等,后期将会迎来优质型的发展。”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区域靠近用电需求大的地区,发展海上风电可实现风电能源就近消纳,降低电力输送成本。”谢书鸿预计,虽然国补退出已成定局,但部分省份有望出台地方补贴政策,以支持本省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

从近海走向远海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增长迅速,然而,放眼望去,目前建成的海上风电场绝大多数为滩涂和近海风电场。谢书鸿表示,“受生态环保和发展空间制约,走向深水远海将成为海上风电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风力发电项目大多集中于近海,深海海上风电开发还处于尝试阶段。一般而言离岸距离达到50公里或水深达到50米的风电场即可称为深远海风电场。与近海相比,深海环境更加恶劣,对风机基础、风机、海底电缆、海上平台集成等技术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在深远海风电开发方面欧洲仍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国已陆续展开相关基础前瞻性研究,国家科技部也设立了相关的重点研发计划,不少开发企业已经开始结合我国深远海风资源特点及水文地质条件,相继采取了实质性行动,为深远海做好了经验储备,如漂浮式风机、动态海缆、直流海缆等。中天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谢书鸿介绍,从技术、经验以及成本的角度来看,未来随着远海风电大规模开发,柔性直流输电将成为更有效、更具前景的输送方式。“柔性直流输电海缆是我们中天科技的一个‘王牌产品’,目前我们科研团队已经完成了160千伏到525千伏的系列柔性直流海缆的研发,为输电方式变革和深远海风电建设打下了技术基础。”

“海上风电,未来可期。”根据谢书鸿预测,我国深远海风电里面具备20亿千瓦的开发潜力。“随着近海风能资源的开发逐渐饱和以及风电上网电价下降,海上风电势必朝着远海化、规模化发展。”

“中国近海风资源条件和海床地质条件不如欧洲好,因此,更有必要在远海深水风电技术领域提前谋划,提早储备。在近海区域的规模化发展将为风电走向深水远海积累必要的经验。”谢书鸿如是说。(文章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赵宁)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