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2006年告别“电荒”
2004-01-01
在浙江代表团,只要说起电,无论是来自企业的老总还是来自农村基层的干部,都有一肚子话要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到浙江团,专门听取来自浙江的人大代表对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报告内容的审议意见。果然不出记者的预料,大家对电的问题谈得最多,用代表的话来说,“只要谈起电,我们都有点‘穷凶极恶’”。 

  这边厢余红艺代表首先“发难”:“缺电让宁波税收损失4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损失200亿”;那边厢夏士林代表“一声叹息”:“我们那里有的企业‘停三开四’,甚至连菜场里都点蜡烛卖菜”。这边厢宗庆后代表刚说完:“希望能放开市场准入的条件,让民营经济进入能源领域”;那边厢沈爱琴代表又大叹“苦经”:“一停电,出口订单就完不成,完不成就要赔偿”……面对代表们的连连追问,张国宝对“缺电”问题来了一番“实话实说”。 

  他坦承道,“尽管我们的发电能力增长很快,但是我们没有预料到,发电能力的增长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长速度。”他说,实际上,国家对电力的投入是相当大的,电力的装机容量发展很快,每年增加相当于一个瑞典的发电量,每隔几年就要增加1亿千瓦,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的电力利用率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每创造1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电力,全国平均水平是0.167度电,浙江是0.14度电。同样的价值,日本的电力消耗是0.03度,美国是0.05度,巴西是0.07度。而我国的消耗水平还有上升的趋势。 

  因此,“缺电”将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张国宝说,“缺电”现象到2005年将得到大的改善,到2006年有望彻底解决。如何解决电力“供应短缺”问题?一般而言有两种方式:开源和节流。开源指的是加快电力建设,不断增加装机容量。张国宝副主任介绍说,我国在1987年的装机容量是1亿千瓦,1994年达到2亿千瓦,1999年突破3亿千瓦,2003年是3.85亿千瓦,目前在建容量已有1.3亿千瓦,而今年又将计划开工容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建设。这样的大手笔,在世界电力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 

  然而,在这样的大手笔背后,一些更深层次的矛盾已经开始浮现。这其中,一是环境污染,二是运能运力。我国的电力结构中主要是火力发电,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很大,进一步增加电力容量,必将使脆弱的环境不堪重负。开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电”现象,因为我们缺的是科学用电。这几年,中国经济获得了非常快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在高能耗的基础上实现的。 

  现在,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能源消耗就要增长1.5%,而合理的比例应该是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能源消耗只增长0.8%。为了走出这个困境,惟一的出路只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之成为破解“缺电现象”的钥匙。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