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通讯器件产业正由谷底翻身
2004-01-01
自2000年之后,随着网络泡沫化,光通讯产业也随着进入一段为期不短的黑暗期。 
  时至今日,光通讯器件随着全球供应商在生产计划上趋于保守,以及新成立公司的退出等因素将有助于维持供需稳定,而需求面则是城域/接入/存储网络对器件之需求已见起色,加上由于固网运营商商资金吃紧,城域/接入网络建设所需设备与器件,将由以往品质功能取胜,转为品质价格并重,同时未来光通讯器件委外生产订单的持续增加,将成为台湾光通讯器件产业下一波发展的机会点,并加速台湾光通讯产业垂直结构的成形。 
  2004年全球光通讯市场需求缓步上扬 
  自2000年始长途/骨干网络带宽库存严重 
  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为市场带来无限期待,全球光通讯器件与设备在2000年的需求超出市场预测的成长幅度,并带动一波全球光纤光缆的建设热潮,不过随着带宽消耗不如预期,全球光通讯在2001~2002年出现景气的大转变,并使得光通讯产业面临大地震,而直至2003年底该影响仍然存在,长途/骨干网络带宽库存情形依然严重。 
  2003年新兴数字内容应用兴起 
  长途/骨干网络带宽的库存,一方面固然是光网铺设的速度过快,但一方面也来自内容服务端的贫乏,造成带宽消耗缓慢,进而对服务提供商价值创造的计划大打折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后随着数字相机、相机手机、在线影音聊天设备、绘图编辑软件、DVD等产品的成熟,尤其是数码相机取像模块技术与内置内存容量提升使然,个人与家庭用户制作数字内容的能力愈来愈强,数据网络可传递的档案容量大幅提升,已经使得内容服务的供应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城域/接入网络尚待时间酝酿 
  所以以带宽供需的角度观察,其实2001年面临的议题是内容供给与带宽供给间的失衡。 
  但2004年后,这个现象已逐渐转变为内容供给与带宽供给间的脱节,而脱节之处即在两者中的城域/接入网络部分。也因此虽然在2005年前,长途/骨干网络市场的恐怕将维持停滞,以消耗过剩带宽,但扮演打通供需枢纽、能够提供带宽的智能型管理,并肩负复杂且大量信息的城域/接入网络成为市场复苏之希望所在。不过由于城域/接入网络部分在2005年前成长力道仍较平缓,同时受制于长途/骨干网络的需求不振,使得2004年全球光通讯市场需求将呈现缓步回升的走势。 
  库存压力造成全球光通讯产业仍处于阵痛期 
  库存压力阴影持续笼罩光通讯产业 
  长途/骨干网络的过度铺设,使得光通讯景气反转直下,造成过去两年来光通讯设备器件厂莫不以打消库存为首要目标,也因此使得设备器件价格的跌势惊人,同时在产能扩充的动作上也急踩煞车,时至2003年中库存情形终于获得控制。根据A.G. Edwards针对全球主要光通讯设备厂商的调查资料显示,全球光通讯设备库存金额已由2002年第一季的26亿美元大幅降至2002年第四季的8亿美元,减少幅度高达7成,按此趋势来看,自2003年后供应商库存水位回到正常水平。 
  不过即使库存问题已经趋于和缓,同时城域光纤以太网络、局域及储存网络(SAN)、FTTH等新兴应用,可望在2005年创造光通讯产业的新一波成长契机,但过去库存压力的阴影及后遗症仍持续笼罩光通讯产业。例如厂商在扩充运营规模的脚步仍未迈开,采较为保守的策略是目前主流,而即使有心扩张,投资者信心不足也造成业者资金筹措的不易。 
  光通讯器件产业之创伤犹待时间康复 
  与光通讯设备相同,光通讯器件厂商在2001~2002年也以清库存为主要工作,同时光通讯器件产业之回复期较设备产业犹有过之,特别是以光纤耦合器、连续波长激光器与薄膜滤光片为主的光无源器件厂的库存最为严重,要消化完毕需要更长的时间,期间超高的生产设备摊提成本负担,成为供应商最大的枷锁。 
  同时更使人忧心的是,由于光无源器件的应用范围与需求量多反应在长途/骨干网络部分,供过于求的降价压力加上未来产量成长有限的双重影响,在2005年前光无源器件产业将仍是处处险阻。再者,以产业景气与市场期望转向城域/接入网络发展,其对光通讯器件厂商的影响是不同于以往产品效能为设计第一考虑要素,未来性能/价格比才是决胜的关键。因此在器件发展的层次来说,未来包括可调式器件技术、波长转换器等兼顾产品的调整弹性与生产成本成为2003年后最重要的发展重心, 
  此外未来器件为了因应产品功能弹性化发展,结合光有、无源器件组成模块器件,搭配软件和控制便成为子系统,以增加产品多样性的需求逐渐展现。而光通讯器件逐渐朝模块化和积体化发展,将使得光有、无源器件的分野逐渐打破,光无源器件产品加入模块或子系统可以变化出各种模块特性,也因此未来厂商面对光通讯器件模块化后,需有应变少量用户化产品特性的能力。 
  惟产业供给方面已完成淘汰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则是光通讯器件产业的淘汰、合并与整合声浪。当2000年光通讯市场一片看好时,吸引许多新成立光通讯供应商投入,产业开始转向水平分工方式发展,但也同时打乱市场价格机制与供需平衡,而2001~2002年的光通讯器件产业正是重整产业秩序的时机。 
  全球光通讯器件产业在过去两年中,新成立的公司如HD Fiber systems、Cinta Networks、Geyser Networks、Baynet Optics、OptiMight皆面临倒闭收场。而较具规模的供应商,裁员、出售或关闭光通讯部门、释出低价订单、转移生产线至亚洲、放弃器件产品等不一而足,Lucent、Nortel、Corning、JDSU、Avanex、Oplink、Agere、ADC Telecommunications、New Focus、Bookham、Wavesplitter等皆无法幸免。根据研究机构Electronicast的估算,从1998~2002年约有450~500家光通讯新创公司成立,其中逾200家主要着重在光通讯器件,不过到了2003年底有超过50%的光通讯新创公司将面临断炊、25~35%将会被合并,至于最后仍能以最初事业继续存活的将只剩15~25%。 
  而在这波淘汰赛中残存的公司,基本上将以其在全球产业供应链上所占有的位置继续发展,因此随着国际光通讯系统厂逐渐淡出器件市场,或者是国际器件厂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透过直接设厂或产能外包的方式,都将使得亚洲成为光通讯器件的生产重心,同时能提供可调变性、可扩充性、模块化,且质优价低的专业光通讯器件生产厂,将是光通讯价值链重组过程当中的新生体。 
  所以由供给面而言,全球光通讯器件生产计划上趋于保守,新成立公司的退出有助于维持供需稳定,从需求面来看,城域/接入/存储网络都已见起色,加上固网运营商资金吃紧,城域/接入网络建设所需设备与器件,由以往品质功能取胜,转为品质与价格并重,未来光通讯器件委外生产订单的持续增加将成为台湾光通讯器件产业下一波发展的机会点,同时加速台湾光通讯垂直产业结构的成形。 
  台湾光通讯器件产业复苏契机逐渐浮现 
  光无源器件方面稳健发展 
  光无源器件由于技术障碍较低,是早期台湾供应商于光通讯领域的滩头堡,近年来随台湾供应商技术上的精进,产品也由光跳接线、光连接器、光纤耦合器,转为光开关、衰减器、DWDM/ CWDM器件和模块。而与全球态势不同的是,虽然台湾无法免于2001~2002年光通讯风暴的影响,但台湾光通讯厂商不论是光无源器件或光有源器件厂商皆在增加中,同时在技术掌握上多有所斩获。 
  虽然光通讯无源器件数量上远多于光通讯有源器件,但光无源器件单价与技术门槛较低,因此该领域仍不免受制于价格主导的竞争模式,是以虽然由产值而言,台湾于光无源器件的表现尚可,但因为台湾厂商大多是在2001年底才开始进入量产,2000年与2001年的产值较集中为部分厂商,在2002年原已下滑的产值更为分散,故其实并无脱离此产业规则。未来台湾光无源器件产值应优于全球平均表现,但欲若持续于此获得优势,光无源器件供应商应积极往模块市场发展。 
  光有源器件方面逐渐成熟 
  台湾于2001年才开始涉猎光有源器件,而自2003年起,量产重心逐渐由光无源器件转移到光有源器件,主要产品为光收发器与光放大器。 
  不过由于光放大器主要用于长途/骨干网络上,光收发模块的应用则用于长途/骨干网络或城域/接入网络中,其中,台湾厂商于光收发器领域从上游磊晶、中游晶粒制作到下游封装的产业供应链相当完整,相较于其它光有源器件的发展较为成熟,所以在带宽库存问题舒缓前,光收发器对台湾光有源器件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2003年光收发器产值将占台湾光有源器件总产值超过90%。 
  目前台湾以生产光有源器件为业务之一的供应商,名义上虽有超过40家,不过实际上较具生产规模的厂商仅约20余家,包括台达电、捷耀光通讯、谊虹科技、前鼎光电、旺铼科技、新怡力科技、鸿亚、晶谊、信宇科技、嘉信光电、华敏光纤、联钧光电、冠德光电科技、鼎元光电科技、前源科技与亚洲光学等,其产业结构特色为除台达电外,供应商间不论资本额或员工数规模皆相去不远。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