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底光通信市场的现状和前景
2004-01-01
海底光通信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1. 产生市场泡沫的原因

  世界海底光通信市场从超高速增长到急剧萎缩,2001-2002年是其转折点。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泡沫的产生其实是有一个过程和深刻背景的。

  (1)Internet需求爆炸性增长

  20世纪90年代,Internet通信在美国急剧增长,并迅速向全世界普及。1995年,全球Internet用户仅2000多万,1997年达到1亿,到2002年底已接近6亿。Internet通信量的爆炸性增长推动了光缆系统建设的超速发展,作为国际、洲际通信主要手段的海底光通信首当其冲,许多新兴的公司也加入海底光缆系统的建设。但是,某些机构对Internet通信量增长的预测过高,导致海底光缆系统建设者盲目加大投入,为日后的泡沫经济埋下了伏笔。

  (2)全球性电信自由化潮流

  美国于1996年通过了修改的电信法。同年,欧盟也公布了相关法令:从1998年1月起对包括语音在内的所有业务和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行完全的自由化。WTO关于电信领域自由化的相关协定亦于1998年生效,确立了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电信自由化的基本原则。日本也于1996年以后实行"第二次信息通信改革",按照已达成的基本共识,对第一类电信业务经营者,取消了对无线台在内的一切外资的管制。

  (3)充足的资金来源

  美国经济长期处于利率低、物价稳定、收入增长的状况,内需强劲,因此股票市场有丰富的资金来源,能够维持较高的股票价格。在此背景下,一些新兴的海底光缆建设公司很容易通过股票市场获得大量的资金。

  2.泡沫的破灭

  (1)供需失衡

  事实上,对于光缆业务长期超高速增长这种过于乐观的预测,早于2000年上半年就开始令人生疑。以后,随着大规模海底光缆建设的进行,线路容量供给过剩的问题也逐渐明朗化。据TeleGeography公司推定,大西洋海区新增的海底光缆容量,2004年的利用率将只有50%左右,太平洋区新增海底光缆容量的利用率2004年将只有20%左右。

  线路容量的供给过剩,导致国际线路的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海底光缆业主的经营业绩也因此而急剧恶化。因为线路容量的供需调整是需要相当时间的,因此这种价格下跌的趋势眼下还不会停止。特别是,虽然一些破产的通信公司通过重组可以获得新生,但那些摆脱了债务负担的企业又将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发动攻势。所以,对于前者来说,怎样增加业务的附加值,提供与竞争对手有差别的服务,从削价竞争的泥沼中摆出来,是今后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2)新兴海底光缆业主的破产和重组

  随着线路容量的供给过剩和线路价格的破坏性下跌,360networks等新兴的海底光缆业主迅速陷于业绩不振的境的境地,资金的筹集也极其困难。其结果,360networks公司于2001年6月按美国和加拿大的破产法申请破产,GCL公司和FLAG公司也分别于2002年1月和4月申请破产。

  其后,360 networks公司与债权人达成了投入1亿美元,将债务总额由27亿美元压缩到2.15亿美元的重建该公司的协议。2002年9月和1O月加拿大和美国法院先后同意了这个重建计划。GCL申请破产后,中国香港的Hutchison Whanpoa Group公司和新加坡的Singapore Technologies Telemedia公司于2002年2月提出共同收购GCL公司的要求,并进行了交涉。两公司先是提出以7.5亿美元收购GCL公司,后又于2002年8月达成了以2.2亿美元收购GCL公司的协议。GCL的于公司AGC公司则寻求单独重建的方案,于2002年11月与中国网通就收购问题达成了共识。FLAG公司的重建计划也于2002年10月得到美国破产法院的同意。

  (3)供应商的动向

  全球性通信泡沫的破灭使通信设备厂商受到直接冲击,主要的供应厂商不仅收入大幅下滑,从业人员也大大减少。据《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朗讯科技公司2000年6月有15.5万人,到2002年底只剩下4.5万人。加拿大的北电网络公司从业人数从2000年12月的9.5万人减少到2002年底的3.5万人。法国阿尔卡特公司2000年12月有11.3万人,2002年底削减到6万。

  市场急剧萧条使供应商不得不实行整改,如阿尔卡特公司于2001年7月就宣布要将它的100座工厂中的50座出售。Tyco Telecommunicatiions公司对于自己制造设备建设的海底光缆TGN也不得不采取调整路由等措施,取消了原先预定的夏威夷、关岛登陆点,开业时间也将大大推迟。该公司的母公司Tyco International公司鉴于前者业绩不振和出地股价的考虑,于2001年10月将前者的股份全部收买,并以母公司为主导对Tyco Teclecommunications施行了大量裁员等整改措施。

  此外,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等公司也实行了缩减工厂、裁员等整改措施。

  前景展望

  因IT泡沫破灭而受到沉重打击的海底光通信市场何时才能复苏,眼下还很难得到肯定的答案,但同时也应看到,申请破产的一些美国通信公司和光缆业主将会大力加快不良资产的偿还。另一方面,各国对通信带宽的需求,从长远来看依然是可观的,只不过以前是预测过高,才导致了泡沫经济。只要有需求,海底光通信市场今后就将有一定的增长空间。正如T Soja & Associates公司的人士所指出的:虽然运营商购买新容量的积极性是下降了,但不能因此就说需求不存在了。KMI公司的官员也相信,海底光通信在渡过了今后几年的调整期后肯定还会有某种程度的复兴。

  对于海底光缆建设市场的预测,不同的机构(公司)不尽相同,只能作为参考。按照Pioneer公司的预测,全球海底光缆系统的建设资金(包括新建和升级改造),2003年为最低点,2007年则可恢复到2001年的水平(略高于140亿美元)。而Terabit Consulting公司认为,2004年后海底光缆建设将开始复苏,2004-2009年海底光缆的投资总额可达到496亿美元(这段时间每年平均80多亿美元)。但日本KDDI公司认为,从现时的市场感觉以及根据IT泡沫发生以前的长时期内市场的发展趋势来判断,Consulting公司的预测将很难成为现实。KDDI还认为,2004年后海底光缆建设每年的投资额充其量也就是40亿美元左右。KMI公司也指出,从容量、系统数、敷设的光纤量来说,2000-2001年的那种兴旺局面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会再现了。

  总之,海底光通信市场的泡沫及其破灭,给投资者、运营商、供应商(含分包商)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怎样吸取过去的教训,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也是国际海底光缆业界热烈讨论的话后。归纳起来,现在菁遍认为下列问题是很值得重视的:

  ·对于今后的需求,相关的公司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流,提高预测的精度,避免错误预测的误导;

  ·光缆业主与供应商在负担海底光缆建设的风险上应实现平衡;

  ·多家供应商采取共同接受订货的方式,以减轻开发、制造、建设上的风验;

  ·充分利用项目资金筹措的渠道,由金融机构来分担一部分财务风险;

  ·企业在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特定地理区域的竞争,以及有多少容量已存在于类似的路由上,同时还要考虑线路价格的下滑和特定地区的带宽需求。

  艾 恕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 高级工程师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