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期待"宽带杀手"
2004-01-01
光通信行业在经过了2002年的生死沉浮后,2003年开始出现了一线曙光。大环境正在慢慢复苏,光通信的形势逐渐好转,但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光通信行业的发展呢?主要的驱动力是什么?怎样才能抓住这一契机大踏步地向前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引人深思。在"2003光网络研讨会暨展览"上,业内著名专家、运营商、厂商针对光通信发展的驱动力、网络建设、光网络的前景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有一点,大家都是认同的,那就是--寒冬已过,春天不远。

寒冬已过 春天不远

  光通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2000年以前,运营商大规模铺设光纤,追求技术上的领先,要求带宽越高越好,出现了膨胀性建设; 第二阶段,2001年以后,运营商开始更多地关注网络利用率,关注如何优化网络,使带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兴起智能光网络、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等技术;预计到了2005年,将进入光通信发展的第三阶段: 技术革新带来光交换的实施,交换和光通信将出现技术上的融合。 
  纵观光通信的发展,一路走来,从最初的一味追求高带宽,到现在的务实态度,光通信在经历了严冬以后,已经走出最低谷,开始期待春天的到来。"光通信发展的大环境正在复苏,不过真正要有比较好的发展还要等待,仍然需要三年的时间,但寒冬已过,春天还会远吗?"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大会主席韦乐平先生在2003光网络研讨会的开场白上也如此给业内人士鼓气。韦总说,目前通信带宽的需求正在飞速增长,中国电信业扩容的需求和压力依然很大。40G技术的应用虽然被延迟,但是终将问世。另外,新型光纤的出现也将让网络更加成熟可靠。 
  业界著名的OFS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光纤产品,其亚太区总裁陈显正先生告诉记者,"去年(2002年),我们的产品单位销售价格只有100元,完全跌破成本,但现在则有了一定的提升,相信在新业务出现的同时,它可以拉动市场应用,带动整个行业迎来又一个光通信的春天。" 
  整个电信行业在历经寒冬以后,无论是运营商、厂商还是电信业务开发商,几乎都在思考一个同样的问题: 电信业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光通信发展的驱动力又是什么呢? 
  光通信发展的驱动力可分为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在光通信发展初期,技术驱动占据主要方面。在光通信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比起当时的金属线(同轴电缆)通信和模拟微波通信,光通信可提供的电话路数翻了几番,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推广初期,从市内电话到省内长途,再到省级长途,都是技术在驱动它的发展。而现在,市场需求则占了主导地位,光通信开始从核心网向城域网、接入网发展,多业务支持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受全球经济的影响,互联网泡沫以后的通信泡沫使光通信损失惨重。运营商的投资,从原来的互相攀比、竞争的阶段,进入到现在比较理性化、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超前投资的阶段,它们开始考虑资源是否能充分利用,带宽是否能真正盈利。 
  "光通信的现状是,带宽已经超出了现有用户的需求,所以迫切需要开发新业务来刺激消费。" 中国网通北京通信公司副总工程师唐雄燕博士指出。唐博士预计,未来数年间的电信新业务将集中在宽带业务上。光通信的特点是其巨大的带宽资源可以承载任何业务,宽带业务的兴起必将刺激光通信的发展。新业务所含的信息量大,进而对传送量和交换量的需求也将增加,这样对运营商和制造商都提供了机会,最终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传输网络事业部业务发展部副总监桑须雷认为存储专用网也将是未来新业务的一个亮点,尤其在"9.11"事件以后,数据备份(灾难备份)开始受到重视,成为城域网中的一个热点。现有的SDH不能承载灾难备份中心的数据速率,目前运营商还无法提供此项服务。在技术上只有波分复用(WDM)技术可以担此重任,据此可以预计,CWDM技术将会在城域网中出现。
武汉研究院总工程师毛谦认为,今天光通信的发展主要靠市场需求来推动,而市场究竟怎样,既受到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与运营商建设的再一波高潮相关,运营商投资的理性化、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否需要建设(扩充)光网络等等因素,都会对光通信市场产生关键作用。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产业链的形成: 业务的需求带动传输手段的发展,传输的高带宽将再促进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关于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宽带、在宽带上拓展新业务和促进已有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运营商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同时,为运营商提供宽带新业务保障的相关业务也列入了大公司的下一步业务范畴。中科院院士侯自强9月11日在某一论坛发言时就表示:"当前运营商已经感觉到来自公共网络的运营收入过少,例如网络游戏,大量的业务收入进入网络游戏提供商的腰包,而提供包月制的运营方式,让运营商感觉吃亏。在提供诸如宽带小区接入、ADSL等互联网接入之后,何种收费模式能够让运营商也获取更多收益,需要从市场整体的模式改变入手。" 
  宽带新业务,乃至杀手级业务正在出现,但是如何使这些业务保持长久发展,运营商作为第一推动力,需要有利益机制支撑它们的热情。

期待由带宽盈利

  在北美,核心骨干网的利用率大约是3%,我国基本能达到10%。业务需求如果以100%的速率增加,带宽需求将增加32倍; 业务需求如果以150%的速率增加,带宽需求将增加100倍。到那时,现有网络将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等到需要时再扩建网络就为时已晚。一方面要扩容,一方面要提高网络利用率,让网络带宽真正给运营商带来效益,让用户得到实惠。 
  光通信在网络建设中要分核心骨干网和城域网两个方面讨论。
  首先,要建设高效的核心骨干网。以前建立大容量WDM平台,初衷是要实现每比特的传输成本最低,现在虽然有些链路上利用率的确比较高,但是更多WDM链路上只开了比较少的波数,像AT&T声称其骨干网利用率只达到10%,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能达到30%就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了。如何在网络体系上提高网络利用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光通信对城域网业务的支撑,最关键的是价格因素。政府在推广本地宽带网的应用上,使用了价格杠杆来推动宽带网的建设。据桑须雷预计,未来的3G网络将是最终推动城域网和骨干网带宽需求的最重要推动力,而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大规模铺设ADSL也是对宽带市场的一个催化剂。到底这些业务能否赚钱,就要看成本是否最低、管理维护是否方便、价格是否有竞争力。以太网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前全球数据业务的80%都是由以太网承担的,在最终用户端的以太网交换机随处可得,以太网在价格上、技术简单性方面都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全世界信息量的80%以上都是由光传输的。现在,用户数还在不断增加,但运营收入却没有相应比例的增加。根据信产部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上半年,整个通信收入达到2464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5%,其中电信业务2199.7亿,增长了12.1%。到今年6月份,固话用户达到2.38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1%,移动用户2.34亿(7月底达到2.39亿),增长了32.9%,这说明用户数的增长远远大于营业收入。这种"消费疲软"的现象颇让运营商头痛,如何刺激消费、增加收入? 
  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在企业战略上更多地关注市场的驱动,网络建设更加注?quot;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就是要拓展新业务,包括基础型业务和应用型业务,只有业务发展带动了带宽需求,才能促进光通信的发展; "节流"就是要节约建设和维护成本,增加网络的灵活性。唐雄燕说,多网并存的局面给运营商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SDH网络承载的是话音业务,网络扩展多指IP网和ATM网的扩展,是向边缘层和接入层的扩展。在新网络的构建中,被誉为"下一代SDH"的MSTP就出现在接入层和边缘层。MSTP是可以提供多业务传送的平台,归根到底,要想让带宽盈利,关键就在于如何让新业务更好、更快地开展。 
  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互联网交换中心,除了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中国电信也是事实上的交换中心之一,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系统最终都通过中国电信网关进行互联。由于中国电信网络自身的复杂性,宽带应用在互联网端并不流畅,同时应用内容的丰富性不足,无效资源又过于庞杂;与此相对,中国联通在过去的两年中由于采取专网联结与服务提供策略,在商务用户市场中有更大的影响。如果希望宽带盈利早日实现,不仅应当继续拓展当前的城域网络应用,还应当着力解决整个互联网应用环境不善的问题。

前景:多业务传送平台

  唐雄燕认为,从网络设备的角度看,作为下一代网络构件的新一代网络设备往往表现为多种技术的融合,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传统的交换、传输、数据设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每一类设备都在试图引入新功能,由原始应用场合向其他业务领域扩张,如SDH设备的原始应用场合是TDM话音业务领域,通过引入IP、以太网或ATM等技术,可以发展为新一代SDH多业务平台(MSTP),从而跨入数据业务领域; 而以太网设备的原始应用场合是局域网环境和数据业务领域,通过借鉴SDH的自愈环特性发展出了弹性分组环(RPR)组网技术,通过引入MPLS功能可以将ATM的优势吸收过来,通过仿真TDM可以去蚕食SDH的业务,新的万兆以太网设备还进一步借鉴了SDH的很多管理和监控特性,因此以太网通过融合其他技术的特性成功地进入了接入网和城域网领域,并向多业务方向扩展;除了运营商的网络设备外,用户终端设备也在向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趋势是,交换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但是究竟该做到什么程度,尚在争议中。一是造价的问题,二是如果交换设备可以处理数据,那还要数据设备做什么? 
  总的来说,运营商、制造商都期待有新的业务的出现,只有将光纤的带宽优势真正发挥到极致,使用户得到实惠,才是光通信的出头之日。而所有光通信人的心结--FTTH(光纤到户),虽然目前这一轮热潮不一定能让其成为现实,但现在仍有美国三大运营商对此进行关注,也许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保持耐心。 
光通信已经在电信、广电、制造业等各行业取得广泛应用。
推荐新闻